近日,由中共杭州市富阳区委宣传部、杭州市富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主办,凡影咨询和二元文化承办的富阳区文化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研讨会在杭州富阳举办。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中央财经大学税收筹划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蔡昌,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殷秩松,青崧影业董事长、凡影咨询合伙人叶宁等业内嘉宾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如何开启“倍速模式”?

(从左至右: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中共杭州市富阳区常委、宣传部部长夏芬,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鹏举)

中共杭州市富阳区常委、宣传部部长夏芬,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孙洁,以及浙江杭州文化领域相关部门负责人逾百人共同出席此次研讨座谈会。

会上,来自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分别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特点和需求出发,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要素“人才”和“资金”,探讨并提出在地方落地时所需要政府重点扶持的两个关键点——“产业基地”和“产业基金”。

打造文化产业基地 服务好以人为主体的小微企业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首先分析了文化产业的五大经济特点:创意驱动、版权经济、影响力经济、弹性需求和带动性效益,提出文化产业虽然能够带来的直接经济价值有限,却能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价值,而且具备无限的上升空间。但是,文化产业又是个创意驱动的产业,高度依赖人才。只有把吸引更多的人才,服务好这些人才,才能够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税收筹划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蔡昌则从平台经济出发,提出文化行业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散”和“小”。地方政府想要形成人才的集聚,就要打造平台经济,建设文化产业基地,扶植文创产业平台型企业,通过税收、政策、服务等一系列措施,促使人才落地,从而形成聚集效应,形成地方人才引进的良性自循环。

“以人为本”是文化创意领域的本质,这个行业是围绕着具备核心能力的“人”在运转。这些“人”大多是以小微企业或个人工作室等形式存在,并快速发展。发展文创产业基地,其本质就是打造文创人才生态系统,服务好这些小微企业。

因此,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殷秩松建议,地方政府应该服务好以人为主体的小微企业,以及符合文创小微主体发展的产业基地。他提出“发展小微文创及文创人才生态才是未来的趋势”,发展业态和结构灵活的小微文化企业,对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国家战略,推动地方经济和影响力发展,激发创意活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如何开启“倍速模式”?

(青崧影业董事长、凡影咨询合伙人叶宁)

而青崧影业董事长、凡影咨询合伙人叶宁,则从文创人才本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通过“人才视角”帮助地方政府思考“如何打造文创产业聚集城市”,提出只有服务好“人才”,才能让他们更专注创作,激发创意。他建议地方文化产业基地建设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政府要有“大格局、大决心、大自信”,切实留住人才,服务好人才。

建立文化产业基金 从“输血”到“造血”促进行业发展

正因为文化行业是围绕着“人才”在运转,所以资金是跟随着人才的流动而流动。但是这个行业的企业“小微”,就导致了项目资金来源分散,融资困难,创意成果的转化不足,盈利能力有限。因此就需要当地政府或行业成立产业基金进行扶植。

会上,尹鸿分析了文化产业基金的重要性。他指出发展文化产业基金,是“花小钱办大事”,能够通过其“杠杆作用”撬动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并引导社会资金在行业的高效快速运转。同时,建立文化产业基金能够扶持优秀公司、吸引外地优秀公司落户,而资本的介入将更有助于帮助政府筛选优质文化项目。

在过去,文化产业基金主要的功能是“输血”,但是这种方式风险高,效果差。如今,开始转变为引导型基金。政府引导企业一起来投资,既可以盘活社会资源,又能够更好的引导区域和产业快速发展。

同时,由于文化行业的特殊性导致了行业高度依赖专业性。过去有很多非专业领域的资金(如房地产、能源行业等)进入文化行业,打乱了原有规则,行业出现失控。尹鸿称“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调节流速和流量的水库”,不是资本直接投进行业项目,而是通过产业基金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控。

此外,专家们还谈到,因为文化行业产品的独特性,相同的模式很难复制,所以必须有专业的懂行的人,按照行业特点分阶段进行资金分配,分散并控制风险,从而实现收益保障。

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如何开启“倍速模式”?

出席领导嘉宾合影

为期一天的研讨座谈会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鹏举、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范志忠、凡影咨询创始合伙人王义之等行业、学界、企业界诸多代表也都分别发言,和富阳地方政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座谈,为地方政府人才建设和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建言建策。

这场研讨会也为行业和政府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助力富阳地方政府思考发展规划,打造具有富阳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