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MBA课堂上,自如CEO熊林与慕名前来参与讲座分享的MBA师生及通过自如Meeta平台招募的10名自如客,就“顾客价值的发现与创造”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熊林向MBA同学介绍了自如成立7年多来的发展历程、成长节奏,分享了多年经营管理所积累下的宝贵经验和方法,并就同学们的提问给予了解答。


 

熊林说,当初选择做自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租房市场糟糕的现状中看到了令人兴奋的机遇。“当一个行业具备三个特点,你会觉得这是你梦寐以求的创业机会”,熊林分享道:“第一就是规模足够大,有些创业机会是有小而美的,但是如果你真要想找到一个好的创业通道,当然是规模足够大。规模大就意味着有足够大的需求,第二,如果客单价还很大,就拥有很好的市场空间。另外一个是周期长,(以长租公寓为例)就是用户可以租几年。具备了这几点,这就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创业。最兴奋的还有,行业现状带来的兴奋。”于是,围绕这个曾让无数人怨声载道的行业中渐次出现的痛点、需求,自如推出了众多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建立社群,组织各种活动,来催生新的需求。

自如创业七年来,始终保持着创业的初心——提供高品质居住生活产品和服务。“我自己经常说创业最幸运的是,创业三五年后你回过头来看,现在在做的事情跟你当年想做的是一样的。我非常幸运,在我创业后的三年五年,甚至是第七年都是一样的,我一直在做这件事”,熊林说道。

经过七年多的发展,自如已经占据了一个较大的市场规模了。熊林认为,当规模要往上增长的时候,有一个关键的能力就是“运营效率”。对于这种链条极其长的行业,最终的行业壁垒就是能否用高效率来保证大规模的体验。

对于自如的发展,熊林强调,“首先,自如是一家做产品的公司,其次,我们希望自己是一家做服务的公司。第三,自如会坚持做互联网,建立起互联网的获客渠道。最后,我们希望自如一间房子都不造,但是运营着全世界最大的社区。”为了在做好平台服务的同时,保证平台的运营管理效率,自如过去几年在信息和互联网的投入上很大:“我们是把服务做得很重的一个企业,做了很多脏活和累活,当然我们在互联网上也投入很大。我们的服务、租金上缴等全部在网上管理实现。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化投入,这么大的规模,仅交租金这件事情就很难实现。“

熊林还提到了学院朱恒源、杨斌两位教授的新书《战略节奏》对他的启发。朱杨两位教授的战略节奏理论提出,企业要从市场需求端出发,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价值链的结构性变化以及股权市场的估值起伏等产业环境的律动,在产品市场、资源市场和股权市场开展一系列的战略活动,让企业组织能够在变动的商业社会中踏准节奏,顺势而为,因时而变,获得持续成长。

熊林认为这一理论和其中提出的PRE-M模型,对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都颇有启发:“不论回顾总结我作为一个战略咨询顾问在IBM五年的项目经验,创业自如七年的战略得失,还是站在当下展望未来的核心自我提醒,‘战略节奏’这四个字都直击我心”。在自如内部,熊林也要求高管,尤其是负责独立业务的高管,“既要注意从用户出发,从需求出发,从场景出发,锁定用户,找到用户的痛点,并为之提供解决其痛点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要关注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通过对资源合理的利用,来提高效率,做出更多客户喜欢的东西,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